成本核算怎么做?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成本核算的概念,下面從3個方面來看看成本核算的內容及核算方法吧。
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做好各項基礎工作
(二)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
費用的劃分應遵循受益原則,即誰受益誰負擔、何時受益何時負擔、負擔費用與受益程度成正比。
(三)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
產品成本的計算,關鍵是選擇適當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目前,企業常用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分類法、定額法、標準成本法等。
(四)遵守一致性原則
(五)編制產品成本報表
成本核算對象
(一)成本核算對象的概念
成本核算對象,是指確定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的具體對象,即生產費用承擔的客體。
(二)成本核算對象的確定
1.大批大量單步驟生產產品或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有關生產步驟成本信息的,以產品品種為成本核算對象;
2.小批單件生產的產品,以每批或每件產品為成本核算對象;
3.多步驟連續加工的產品且管理上要求提供有關生產步驟成本信息的,以每種產品及各生產步驟為成本核算對象;
4.產品規格繁多的,可將產品結構、耗用原材料和工藝過程基本相同的各種產品,適當合并作為成本核算對象。
成本項目核算方法及分錄
設置:
1.直接材料。
2.燃料及動力。
3.直接人工。
4.制造費用。如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及提取的福利費、車間房屋建筑物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租賃費、機物料消耗、水電費、辦公費以及停工損失、信息系統維護費等。
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材料、燃料、動力及職工薪酬
一、產品歸集和分配的基本原則
1.受益性原則:誰受益,誰承擔
2.及時性原則
3.成本效益原則:效益要遠大于成本
4.基礎性原則:原始記錄為依據
5.管理性原則:有助于企業加強成本管理
二、要素費用歸集和分配
(一)成本核算的科目設置
1.“生產成本”科目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輔助生產成本
2.“制造費用”科目
核算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項間接生產費用。
(二)材料、燃料、動力歸集和分配
1.材料、燃料、動力的歸集和分配
對于能分產品領用的材料、人工費用,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項目。
對于不能分產品領用的材料,需要采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直接材料”項目。
【案例1】公司2018年3月生產A、B兩種產品領用某材料6 000千克,每千克10元。本月投產的A產品為100件,B產品為200件。A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為10千克,B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為20千克。
要求:以產品所耗費的材料定額消耗量為分配標準,計算A產品和B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
A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100×10=1 000(千克)
B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200×20=4 000(千克)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6 000/(1 000+4 000)=1.2
A產品分配負擔的材料消耗量=1 000×1.2=1 200(千克)
A產品分配負擔的材料費用=1 200×10=12 000(元)
B產品分配負擔的材料消耗量=4 000×1.2=4 800(千克)
B產品分配負擔的材料費用=4 800×10=48 000(元)
(三)材料、燃料、動力分配的賬務處理
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產品
——輔助生產成本
制造費用
貸:原材料
(四)職工薪酬的歸集和分配
生產工資費用分配率=各種產品生產工資總額/各種產品生產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生產工資=該種產品生產工時×生產工資費用分配率
(五)職工薪酬的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輔助生產成本
制造費用
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
【案例2】公司基本生產車間生產A、B兩種產品,共支付生產工人職工薪酬5 000萬元,按生產工時比例分配,A產品的生產工時為600小時,B產品的生產工時為400小時。
要求:以產品所耗費的工時為分配標準計算A、B產品應分配的職工薪酬。
生產工資費用分配率=5 000/(600+400)=5(萬元/小時)
A產品應分配的職工薪酬=600×5=3 000(萬元)
B產品應分配的職工薪酬=400×5=2 000(萬元)
推薦閱讀:
5606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3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