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專利申請量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超20億臺智能手機獲華為4G、5G專利許可,在歐洲專利局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昨天,華為在其舉辦的2022創新和知識產權論壇上亮出創新及知識產權“家底”。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前全球聲明的21萬余件5G標準必要專利中,中國聲明的專利族占比近40%,排名世界第一。隨著在5G通信產業中從跟隨、同步到引領,中國創新在全球市場發揮的價值愈發亮眼。
超20億臺智能手機獲華為專利許可
每生產一臺5G手機,涉及相關專利的國際手機廠商將需要向華為支付一筆費用,單臺手機為此支付不超過2.5美元——作為全球5G等技術關鍵專利的主要持有者,去年3月,華為公布了其對5G多模手機的收費標準,并稱將提供適用于手機售價的合理費率。
這是華為首次向智能手機制造商收取使用其5G專利技術的使用費。此舉也被業界視為對自身在5G領域的技術先進性、領先性的充分自信。
據昨天公布的最新數據,2021年,華為是中國獲得授權專利最多的公司,在歐洲專利局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在美國新增專利授權量排名第五。華為PCT專利申請量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過去5年,已有超過20億臺智能手機獲得了華為4G/5G專利許可。同時,目前每年約有800萬輛獲得了華為4G/5G專利許可的智能汽車交付給消費者。
大量專利背后是長期的創新投入。“過去3年,華為公司面臨著嚴峻的外部環境,越是在困難的時期,越考驗我們對未來投入的決心。”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說。2021年,華為研發投入達1427億元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22.4%,研發費用額和費用率均處于近十年的最高位。目前華為研發投入在全球企業中位居第二,近幾年在基礎研究上的年投資均超200億元。
在大力投入研發的同時,華為自去年開始通過合理的專利收費激勵創新。“專利收費不能為了收費而收費,也不能要得太低。要得低了,就遏制了整個社會的創新,沒人愿意再投入研發了,會形成我們的事實壟斷,也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華為心聲社區今年4月發布的《專利許可業務匯報》顯示。
宋柳平昨天在會上透露,在華為去年公布5G專利許可的相關標準后,已經有一些行業企業與華為達成了專利許可和交叉許可協議。
從“白菜”到“鉆石”
向手機制造商收取專利費,成為一些國際通信巨頭的重要利潤來源,通信企業、手機廠商之間的專利訴訟也已成為國際常態。早在2017年,高通與蘋果這兩大科技巨頭曾掀起耗時2年的專利“世紀大戰”,使得通信領域專利許可的重要性為公眾熟知。
另一個早已從智能手機市場上淡出的通信巨頭諾基亞,也是專利授權費的受益者。如今,市場上已經鮮見諾基亞手機的身影,但諾基亞仍掌握著與移動設備相關的大量專利技術,專利授權費逐漸成為其重要營收來源。據諾基亞官網信息,2021年其研發支出約達40億歐元,還將繼續在研發方面進行大量投入,以創造新的專利發明。
在國際市場上,高價值專利早已作為極具含金量的知識產權為企業帶來回報,但在知識產權體系建設相對較晚的中國,育成專利收益這份“金山”卻任重道遠。
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中國分會會長、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局長田力普昨天在論壇致辭中說,在知識產權界有一個“宋柳平之問”:為什么華為同樣的專利技術,在國外賣的是鉆石價,而在國內賣的是白菜價?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聽到宋柳平的這一抱怨。“我想這一問體現了華為知識產權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雖然一己之力很難改變國內的現狀,但華為也在通過行動不斷地向全世界展示來自中國的知識產權的價值。”田力普說。
“我們希望能推動在海內外逐漸形成一個意識:專利制度本身非常有意義,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說。
推動形成移動通信產業競爭新格局
經歷“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的數十年發展歷程,中國在5G通信產業中已取得顯著成績。
6月6日,我國發放5G商用牌照3周年之際,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在京發布相關報告顯示,當前全球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共21萬余件,涉及4.7萬項專利族,其中中國聲明1.8萬項專利族,占比接近40%,排名世界第一。申請人排名方面,華為公司聲明5G標準必要專利族6500余項,占比14%,在全球居首。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移動通信產業的國際化特點,爭奪標準必要專利是移動通信產業全球競爭中的重要內容,我國的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位居全球前列,將對5G時代形成競爭優勢起到重要作用。
來源 北京日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