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不同的網店,卻有著一模一樣的商品圖片,你買的是真爆款嗎?同樣的模特圖片,難道是同一家店、同一款衣服?
不但對消費者,而且對電商,這些困惑都是共同的。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正是網絡盜圖。盜走一張爆款的模特圖,卷走的是流量和銷量。據媒體報道,那些原創電商往往需要花費數十萬元自建專業攝影棚、聘請專業美工,才能創造出的產品價值,頃刻打折縮水。尤為惡劣的是,盜圖的目標還包括各種產品質量檢測的“報告圖”。盜圖背后的各種仿冒問題充斥電商平臺,不僅影響了平臺生態,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
時裝更新迭代速度快,爆款售賣周期不過月余時間,要求針對盜圖的維權要足夠便捷迅速。而跨平臺盜圖恰恰擊中了網絡空間治理的軟肋,為相關打擊行動和維權活動制造了障礙。這些市場因素對維權方式和成本提出了更苛刻的約束條件。綜合各種因素,當前治理電商盜圖難度著實不小。
如何應對呢?首先,從版權保護入手,強化源頭治理。要利用好新技術,讓原創者能夠便捷地固定版權,便捷地展開電子授權和版權監測,促使各利益相關者實現利益平衡。
其次,完善平臺治理機制,賦能維權主體。要健全跨平臺溝通機制,訂立統一的保護標準和規范。換句話說,平臺作為網絡空間治理的重要力量,需要在保護原創和支持維權方面加大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力度。特別針對海量的、碎片化的版權保護需求,平臺需要把數字技術轉化為治理技術,賦能單個的主體,大幅降低維權成本。
再次,加大對網絡盜圖的打擊力度。盜圖行為讓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已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仿冒混淆行為。對此,有關部門需要加大懲戒力度,推動多方共治,凈化電商創新和營商的環境。
文/廣州日報評論員 楊博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莫偉濃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胡俊
來源:廣州日報
推薦閱讀: